“李大爷,您的高龄津贴都按时打卡里了吗?”
“收到了!收到了!”李大爷拄着拐杖连连点头,“要不是你们来,我都不知道还可以领取这样一笔钱!”
初秋午后,来安县三城镇涧里村三联组,几位村民正围着县委巡察整改评估组工作人员,你一言我一语,讲述着村里高龄津贴发放的情况。
自去年10月以来,来安县委先后2轮对5个乡镇党委及所辖42个村党组织开展“镇村同巡”,巡察紧盯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、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、惠民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,着力发现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。
“我都82岁了,不知道有这个好政策,一直没享受高龄津贴……”巡察期间,我们通过下沉走访、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倾听群众声音,发现高龄津贴发放对象普遍对政策关注少、申领流程不清楚,迟报漏报、应享未享等问题时有发生。
针对此类情况,我们集中调取公安、民政等部门信息,通过比对分析,共发现“应享未享”“该停未停”等问题300余个,并将其列入突出整改清单,督促有关乡镇党委立行立改。
高龄津贴是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,事关老年人切身利益。除了正在被巡察的乡镇,其他地方是否存在类似问题?相关职能部门对情况是否了解、履职是否到位?
为此,来安县建立“巡察发现问题—镇村落实整改—职能部门治理—纪检监察监督推动”工作机制,通过强化巡察成果运用和全过程监督,推动高龄津贴等惠民政策精准落实,确保问题整改到位。
我们将问题移交至县纪委监委,并向县民政局发放巡察建议书,督促其牵头开展全链条、全流程、全贯通治理。县民政局联合县财政局成立整治工作组,紧盯政策宣传、申请受理、审核审批、资金发放、死亡核销等各环节开展监督检查。针对高龄津贴发放中暴露出的“应享未享”“该停未停”等问题,县民政部门会同全县12个乡镇、144个村(社区)建立整改台账,完善政策宣传、信息比对与核查等工作机制,扎实做好发放对象的新增、核销和动态管理,全面规范高龄津贴发放工作,确保实现“不漏一人、不多一人”。治理期间,全县新增高龄津贴享受人员2494人,核销死亡人员1511人。
与此同时,县纪委监委结合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,立足“监督的再监督”定位,采取“室组地”联动监督、联合办案方式,强化监督检查,严肃查处高龄津贴政策宣传不到位、应享未享、违规发放、重复领取等现象背后的履职不力、以权谋私等行为。截至目前,共发现相关问题线索18件,给予21名相关责任人处理处分。
今后,我们将持续聚焦民生关切的痛点、难点、堵点问题,系统施策、贯通发力,确保惠民政策落实落细,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,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(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委巡察办 卢福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