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廉政广角 > 工作札记

“糊涂账”终变“明白账”

时间:2025-09-16 09:48  来源:  字体大小:放大 正常 缩小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 

 在禹州市郭连镇高庙董村的村务公开栏前,当第三村民小组的账目被重新张贴公示后,围观的群众纷纷拍手称赞:“‘糊涂账’总算弄清楚了,大家心里也踏实了!”

  这场从“糊涂账”到“明白账”的转变,源于数月前的一次集体上访。新年上班第一天,镇纪委工作人员刚上班,便有数十名群众涌进办公室。

  来访人是高庙董村三组村民,反映对象是该组原组长董某。据村民反映,董某担任组长期间,组内收支情况从未公开。2024年9月,在察觉到有群众准备举报其违规领取耕地地力补贴和土地补偿金后,董某迅速辞去组长职务。此后,在群众强烈要求下,董某才公示了账目。然而,公开的账目混乱不清,俨然是一笔“糊涂账”,导致大家对村干部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加深。

  接到相关情况反馈后,我们第一时间启动“室组地”联合办案机制,会同镇纪委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了解情况。随后,镇纪委成立核查组,对反映的问题线索进行了初步核实。

  调查结果显示,董某在担任组长期间,违规领取耕地地力补贴等17505.04元,不按规定发放个人工资20100元,未将组集体土地流转金等20余万元上交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账户,而是直接用于组内日常开支。最终,董某和其他3名村干部受到了相应处理,涉案资金被全部追回。

  以此案为切入点,我们对近年来处置的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问题线索和查办的相关案件进行了梳理,发现类似高庙董村这种集体资金“坐收坐支”的问题,在其他村(社区)也普遍存在。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制度执行不严、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。

 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,市纪委监委推动纪检、组织、民政、财政和农业农村等部门打破壁垒,构建“信息共享、线索互移、联合核查、整改共促”的协同监督机制,通过数据互通、职能互补、问题共治,实现从“各自为战”到“协同共治”的转变,确保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规范运行。

  在加强群众监督方面,我们优化了“民生监督平台”运行管理,从“渠道、效率、反馈”三端发力,让平台真正成为反映问题线索和诉求的“直通车”;统筹“室组地”监督力量,开展精准化、常态化监督,让村集体资金流向、资产处置、资源发包等关键环节全程“晒在阳光下”;推动建立“反映—核查—整改—公示”闭环机制,对反映的问题及时核查、公开反馈,确保群众诉求有回音、问题整改见实效。

  今年以来,市纪委监委持续深化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突出问题整治,通过强化日常监督、推动制度建设等多项举措,共查处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突出问题43件,批评教育和处理72人,其中党纪政务处分38人,组织处理34人,留置1人,移送司法机关2人,有效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。(方丽红 张俊雅 作者单位:河南省禹州市纪委监委)